中俄“跨文化学”对话
发布时间: 2018-07-05
yl8cc永利官网跨文化研究院自2015年筹备,2016年正式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全球的跨文化学建设,努力寻求建立全球各个文化板块之间的跨文化理论机理和机制。中俄学者之间的平等交流,互观互鉴,共同促进“跨文化学”建设是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一个着力点。2018年4月23日,在北师大,一场高水平的“中俄学者跨文化学建设”的对话圆满达成。本次对话深入展开,议题设定为三个方面议题:一、作为跨文化对话基础介质的语言与翻译,二、跨文化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三、跨文化的中俄诗学。 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成员组成中方团队,成员包括北师大中文系原主任、著名俄罗斯文艺学研究专家、巴赫金研究专家、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正民教授,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李正荣教授,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国英教授,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俄语系张冰教授。 俄方专家团队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汉学重镇,包括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东方学院、俄罗斯科学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校东方学院。俄方学者有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东方学院院长、俄罗斯科学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校东方学院院长、著名俄罗斯汉学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И. C.斯米尔诺夫教授,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先秦诸子学专家Т. В.易甫琴科教授,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汉语教研室主任、唐代文学研究专家、汉字研究专家А. Г. 斯托罗茹克教授,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唐宋史专家、当代中国史研究者Ю. С. 梅利尼科娃女士。 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正荣教授 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正荣教授主持会议。主持人首先强调,中国的“跨文化学”建设,是中国比较文学创始人乐黛云教授倡导的前沿学科,由北师大董晓萍教授积极忘我的推进,借助敦和基金会的支持,高端建设。在北师大“跨文化学”的战略布局中,中俄文化交流互鉴列为重要发展板块。 对话双方是中俄文化交流资深研究者,学术准备充分,对话一开始就进入实质性内容。
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会主任程正民教授 程正民教授是北师大中俄学术交流的历史见证人,他从历史的高度,结合俄罗斯文艺学的理念,阐明了中俄跨文化交流的大趋势,阐述了“跨文化学”建设的大原则。程正民认为:“目前,跨文化问题在全球是个学科热点。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全球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在这个背景下,跨文化研究肯定能很好地发展起来。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这是全球发展的一个趋势,肯定会往前走。所以我认为‘跨文化学’作为一个学科,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我认为现在我们的跨文化研究得还不够,从理论上讲,‘跨文化理论’建设还不够。根据我的理解,所谓跨文化是一种文化的对话,按照我所研究的巴赫金的思想,这是一种对话,是文化的对话。既然是文化对话,就要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是多样的,要点是承认文化多样性,要承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开放性和交融性。同时,在交流交融中,更要强调地承认各个国家文化的主体性。最后,跨文化的目的,应当是创新,通过文化的对话交流应该有新的文化、新的东西出现。” 程正民教授对“跨文化学”研究的总体理解,得到对话双方的高度赞同。引发了热烈讨论,话题涉及中俄文化交流的“古代史”、近代历史,以及新中国初期中苏文化交流史,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中俄文化交流的新历史,对话出现高潮。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东方学院斯米尔诺夫教授 俄方首席代表斯米尔诺夫教授认为:“这次对话对我们来说这非常重要。我最近在俄罗斯科学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校创立了东方学院,这个东方学院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跟中国的研究性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而我们首要选择北师大,希望跟北师大建立学术方面的交流和共同的项目。2012年,我在学术方面跟李正荣教授已经开始交流,2017年,在贵跨文化研究院的推动下,我们的交流开始加速度。这说明,一个合适渠道,一个恰当的交流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共同的研究领域有很大的相似度,涉及民俗学、民间文学、城市文化,还有其他的一些人文领域。所以,开展密切的合作研究,十分重要。高等经济学校在俄罗斯教育界、同时在全世界高等教育排名地位都较高,我们希望北师大作为中国学界的一个代表,与我们建立这样的学术交流机制。学术交流领域不仅有研究专家的交流,将来也希望有学生、老师的互派、进修,也可能建立有学历、双学位的项目。我希望本次交流有积极的成果。”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人学孔子学院易甫琴科院长(左三)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俄方院长易甫琴科教授跟进这个话题:“我们为了更好地与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交流合作,在高等经济学院的东方学院也成立了一个‘跨文化研究中心’,我暂时作中心主任,我们现在已经准备了几个具体的项目,包括研究沿丝绸之路的语言接触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另外,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创立的东方学院有不少研究人员做中国文化研究工作,也有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合作的领域是广泛的,前景很好。”
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 李国英教授发言将对话引向新话题,他从古汉语研究的渊源上,阐述了中国学者,特别是北师大古代汉语研究团队和俄罗斯语言研究团队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北师大的团队和俄罗斯的团队可以说是一脉相继,支派交错。易甫琴科先生参与的东干语研究,跟中国政府现在‘一带一路’战略有密切关联。如果俄罗斯专家的专题研究,需要中国方面的协助和参与,我们很高兴参加。” 李国英教授向俄罗斯专家介绍了设立在北师大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该中心在“十三五”期间承担的大项目就是“跨文化视野下的汉字、汉语和民俗文化研究”。其中有些子项目,比如中国文献的海外传播,还有海外汉字、海外汉学研究等。跨文化研究院跟法国已经有合作项目,研究法国汉学研究的历史。去年我们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做了一个曼彻斯特大学藏中国古籍书目研究,其成果今年三月份已经在中华书局出版了。我们也希望俄罗斯学者把俄罗斯对汉字、汉学的研究成果介绍到中国来。
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汉语教研室主任斯托罗茹克教授 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梅利尼科娃院长 彼得堡大学东方学院的斯托罗茹克教授极为活跃的插入话题。彼得堡大学乐于与中国同行扩大合作。俄罗斯有“中国学”,中国也有“俄罗斯学”,但从前没有机会讨论未来的合作。现在北师大跨文化研究院打开了一条新路,展现了一个新的未来,两校合作可以提升到新的水平。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的俄方院长梅利尼科娃也积极参加讨论。在她的带领下,彼得堡大学孔院寻找合作形式,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型的合作,二是发展教育,学生互派,推进中俄大学生夏令营等项目。中俄跨文化交流,还要获得各自相关行政机构的支持。
中俄跨文化座谈会学者合影(陈辉摄) 这次中俄学者座谈会时间虽然很短,但双方对会谈的内容和收获极为满意。双方专家认为,本次的对话,在十几个跨文化研究问题上,都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交锋,下一步是如何使之开花结果。(撰文 / 李正荣)